• 新聞中心

    左磊🧑🏽‍⚕️:以最充分的準備,走適合自己的路,樂在其中

    2017-07-13 | 劉洋 | 來源 清華汽車系意昂會 |

    左磊,1997年本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汽車工程系,獲校級優秀畢業生👨🏼‍🦱。2002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和電子工程雙碩士學位🍽,2005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博士學位。在工業界工作四年後🍩,2008年進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任助理教授,創建能量回收和機電一體化實驗室,於2013年破格晉升為終身(tenure)副教授🍡。2014年轉入弗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系任副教授,2016年被特聘為冠名副教授😑💟,2017年破格晉升為終身正教授。2016年當選ASME會士(Fellow)😅,現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大學工業聯合研究中心能量回收中心副主任👎🏼。

    左磊教授長期從事運動及振動能量回收、汽車動力學和控製、機電一體化設計、熱電材料的研究工作。近年來獲得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能源部↔️、美國交通部、美國環保署💂🏽‍♀️、美國軍方等國家機構、紐約州、弗吉尼亞州、福特汽車公司等各方面多層次的61個項目支持🧗🏼‍♂️🤠,項目經費達一千多萬美元(七千萬人民幣)。先後發表了180多篇期刊和國際會議論文,大部分為SCI/EI檢索, 其中SCI檢索60多篇😹🤰🏿。近五年文章被引用接近2000次(Google Scholar)🧘🏿‍♀️,i10-index 指數 48,h-index指數 28,有近十篇文章單篇引用次數超過100。申請專利8項,其中5項已經獲得授權。他已經畢業博士6人和碩士20多人👋🏻,目前指導博士十多人。他曾指導8名高中實習生,有一半學生隨後獲得MIT和斯坦福的錄取。

    左磊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能量回收和汽車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研究成果🧖🏿。他獲得多項全美和國際大獎。2017年度的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授予他的唯一的達芬奇(da Vinci)獎,機械設計的最高獎✍🏻。ASME 2015年授予他唯一的Thar Energy Design Award,以表彰他在大規模能量回收領域的先驅研究貢獻。2014年度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授予他Teetor教育獎,美國環保總署(EPA)授予他P3獎。他曾2015年和2011年兩次獲得研發100獎(R&D 100 Award),有幾十年歷史的科技創新的“奧斯卡”獎。他的能量回收研究,被紐約時報、MIT科技評論、ASME機械工程雜誌、PhyOrg、Newsday以及多家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特別關註報道。左磊多次作為特邀嘉賓在大會上做主題報告。他是三個學報的副主編,並擔任2017年ASME機電一體化專業委員會主席🆘👫、2017年ASME IDETC 國際先進汽車技術會議的主席。

    2017年6月底,1997屆清華汽車系畢業生、弗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機械工程系左磊教授專程回國為2017屆清華汽車工程系畢業典禮致辭。系意昂工作主管宗奕揚、汽車系《意昂通訊》學生記者劉洋在會後對左磊教授進行了專訪。

    清華五年受益良多

    問🫚:左磊教授您好!您還記得您剛到清華園時⬛️👨🏻‍🦽‍➡️,得到的最大的幫助是來自哪裏🥏?

    答:學長對我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我第一次來北京的時候,我的老鄉劉亞強(現清華工物系研究員)學長帶著我過來,幫我安頓好,在清華園裏住下。還有其他的一些系內系外的學長對我們的幫助都非常大。在清華的五年中,學習、生活方方面面都從他們那裏學到了很多。

    問:您還記得您的室友嗎🧖?您現在是否還與他們保持聯系呢?

    答:當然🔪,昨天還與他們一塊吃飯呢,宿舍的同學近期都見過。怎麽說呢,班級和宿舍這環境對後來的發展影響非常大。整個年級的話,我們汽22班不那麽活躍,但是學習都挺好。我們二字班出來做老師的特別多📜。

    問👵🏻:我之前看過你們92屆汽22的一位學長的大學回憶錄,感覺你們班當時活動還是挺多的。其中稱呼您是一個典型的“學霸”,說您以學習為樂趣🦅,並且很善於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片段是,您生日的時候,五分鐘拆蛋糕的時間都用來看書🤏🏽。您是怎麽看待當時的自己的?

    答:我不記得了,哈哈。當時記得入學的時候🏊🏻‍♀️,我在床上貼了個橫條⚀,寫著“惜時如金”。那時候覺得🧑🏻‍🤝‍🧑🏻,清華的環境那麽好,我們得好好地利用這個時間,不能浪費🙏🏻。所以我那時候學習確實是很用功👮🏿,並不是抱著為了考試的態度而學習🪨。就是說🤾🏿‍♂️,一本教材,老師可能沒有課時講的、考試不要求的內容,我都會把它看完◼️。因為我想一本書肯定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是想把它完整地學習完。你可以說當時是出於興趣學習,也可以說是對將來的準備。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是什麽樣的🧔🏽,不知道明天會做什麽。所以現在盡可能地多學一些👨‍🎓,以後可能就會用到⏬⛎。現在有些年輕人可能覺得畢業以後做的工作跟學的東西都不相關🪇,所以他們不學;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正因為不確定明天會做什麽,所以今天得多做準備。我覺得我後來的事業發展很受益於在清華汽車系的學習,因為汽車是一門多領域交叉的學科,我們系開的課各個方面都有。後來我當老師後,研究方向比較廣,路走的比較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本科階段的交叉學科的訓練和這個學校態度。我也願意把它們結合起來去開拓新的領域。

    問💂🏼‍♂️:您在大學中印象最深的一門課是?不限課程的類型。

    答🪻:基礎課的話,我覺得數學和物理是最重要的,這兩個基礎決定了你以後科研的路能走多長。專業課的話,汽車設計(徐石安老師講的)和機械原理這兩門課講的就非常好👩‍🦼‍➡️。老師講的時候是一種啟發性的教學過程6️⃣,並不是照著書本把東西講完,就慢慢地在培養創造性的思維。清華的課很多,好多課因為量太大,往往把思考的推理的過程中省去了,直接告訴你在哪些地方用哪些公式🔤。作為初級的工程師訓練是可以的👳🏻‍♀️,但是作為研究者來說還不夠,我們要知道怎麽思考、怎麽簡化假設、怎麽得到公式。現在我當老師👮🏻‍♀️,我對學生不要求背公式🥶,可以寫一張紙的公式甚至帶著教材考試,兩個小時的考試中間我會留十五分鐘讓他們翻書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問:剛才講了那麽多學習方面的事兒,您在當時參加過學校的社團或者一些社工嗎,能否分享一下這段經歷?

    答:我有參加👯‍♀️,大三的時候我是系團委的實踐組組長。那時候是95年,二汽的總經理是我們意昂,三十周年返校,我跟他聯系📗,組織到汽研所進行座談📲。我還帶著隊去二汽進行兩周的參觀🧲,那時就對汽車的生產包括汽車行業的意昂了解的比較多。那時的二汽叫做“大清帝國”,因為很多都是清華的🦡,做各個廠的總工程師。在校的社團工作對人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我現在告訴我的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比技術方面的能力更重要。因為走到現在這一步,你的技術能力已經比大多數人強🔑,在此基礎上,你的事業的發展就取決於溝通能力了。比如說在求職的時候進行面試👨🏼‍🎨,往往只有幾分鐘或者半個小時的時間,你要怎麽去打動別人👃、說服別人👲🏻,就是溝通能力的體現。這種能力在大學裏通過社團活動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問:我們現在都流行說“沒有遺憾的青春是不完整的”🟫,在您的大學生涯中有讓您感到遺憾的事嗎?

    答: 我走過的路不會朝後想🕖,我覺得我在清華的這幾年挺好,沒有什麽遺憾的事情。

    投身科研,樂在其中

    問🖱:您現在作為教授,會帶一些博士生和碩士生,甚至也帶過高中的實習生,您覺得現在的學生和當時的學生有哪些不同🙉?

    答👩‍👩‍👦‍👦:我在直接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說我為什麽帶高中生。因為我覺得研究能力培養越早越好👩‍❤️‍💋‍👩。我大二的時候就進實驗室了,當時是到蔣孝煜老師那兒,做的第一個項目是行星齒輪的問題,後來又跟連小瑉老師一起做噪聲控製、聲強、電路等做了很多👨🏽‍🚒。大學的課余時間🦵🏻,有些同學可能參加娛樂活動多些,我這種事做得比較少👩🏻‍🎓,有精力的話我會去做一些研究,所以大二就到實驗室去了,也到汽車修理廠去學汽車修理🚟💜。精力過剩嘛🐄,就想著鍛煉一下自己。清華當年雖然沒有現在的“SRT”計劃,但其實也鼓勵學生盡早進入課題組,這對我當時的成長很有幫助𓀊。這也是後來我帶一些高中生的原因,想引導他們,將來走在科研的這條路上。現在的教育🎗,中美都一樣,都會把人的思維引導到一定的方向去📠,這樣你提出的方案只能是可行的方案,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年輕人這個局限性少一些🎡,發散型的思維多一些🗞,就可以找到異想天開的想法。我對學生說,如果愛迪生當年上了大學,那估計只能做到麥克斯韋爾,做不到發明家🖕。

    我現在接觸美國的本科學生居多,碩博研究生中外都有🙍🏽‍♀️。跟那時的我們相比💪🏽,他們有很大的不同,這是一個社會現象。我們那時候總的來說還是很積極向上。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不像那時候,可能因為是獨生子女,父母創造的條件比較好,他們就對未來想的比較少🙋🏽,不會想去創造自己的未來。清華的本科生,總體來講好很多,但創造性還有待加強。去年有帶一個暑期實踐的學生📐,在我的課題組那邊工作🫶🪸。他學習很勤奮,也很努力⤴️,創造力方面還是很多提高的空間。而且🤷🏼‍♀️,我也希望年輕人不要太在意眼前的利益得失,為了自己的理想要做出一些必要的犧牲。比如說我從公司工作回到學校,公司的工資很高,上升也很快💆。回到學校後落差就很大👩‍🍼,相當於工資降一半,從一間別墅搬到一間小房子裏🤽。但是家人很支持我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很感激我的妻子,這些年一直跟著我,非常支持我的事業,做出了很多犧牲🦸🏿。當然,後來我的工資也上去了,應該比一直呆在公司高了。

    問:所以您是更看重學生的創造性👩🏼‍🦰,還是更看重學生是否勤奮和努力🚉?

    答🌭:我覺得兩者都很重要,但是創造性更重要🏇🏻。當然再聰明的人,沒有基本的努力勤奮也是不行的。有些研究生,非常努力,但怎麽做都做不出東西來💍,還是創造力不夠🕵🏽‍♂️。

    問:這種現象很普遍,有很多博士生愁畢業👨🏿‍🏭,找不到創新點𓀎,你認為應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

    答:我覺得話,要自己給自己一些壓力,激發出潛力。我覺得要是給了一定的環境😳,人的潛力可能很大🥞,你可能想不到。那時候我在公司做了幾年之後,我就想回到學校當老師👌,因為公司那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順便說一下公司的生活,早上八點半去🗳,下午五點半走,晚上、周末都是自己的時間。但是你看到那些高你二十年的👨‍👨‍👦‍👦,也是相似教育背景的同事🤦‍♀️,想到二十年後你也是那樣👨‍💻,我就比較不甘心。我一直在思考回到學校做什麽事情❎,下班的時候在網上找信息🧎‍♀️,想將來的研究方向,看看幾個頂尖學校老師的研究🏯。整整一個星期,每天只睡兩個小時,第二天還是正常上班🍇,一點沒有問題。就是有目標了,自己給自己施壓了🥾,潛力就能激發出來👨‍🦯😾。我們經常叫做self-motivation🤦🏻‍♂️,要是靠別人推的話👨🏿‍🏭😼,可能今天講一下,很努力,但過兩天就沒用了😈。像我每天睡得很少,學生可能覺得我很忙很辛苦,但我並不覺得累🪔,反而很享受這個過程。

    問🙎🏿‍♀️:那我想問一下,你是否鼓勵學生邊做科研邊實習?

    答👱🏼:大部分情況我都會同意。有些特殊情況🧑🏽‍🦳,比如拿到一個課題,暑期就要結題了,如果你能提前把結題需要的工作做完🤹🏿‍♀️🧚🏼‍♀️,那就可以去實現了。我這暑期有兩個學生👨‍👦‍👦,我送他們到一個和我課題相關的公司去實習。有一個學生不想去實習👨🏻‍🏫,他想要早點畢業找工作💝。我覺得實習很重要📥👷🏽,從鍛煉自己的角度,畢竟一直呆在學校,了解一下社會的實際情況,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到底是什麽😖。想踏踏實實做研究的,利用暑假的時間,把研究做紮實也挺好。我自己碩博期間的研究突破🪐,都是在暑期完成的。

    問:您在科研工作之余有哪些興趣愛好?如何做到勞逸結合🧑🏻?

    答💇:我有一些興趣愛好。公司的時候就是喜歡釣魚。上班的時候帶著釣魚竿放在車裏𓀄,下班就直接釣魚去了🧛🏿‍♂️。釣了很多吃不完,送人👨‍🦱👨🏻‍🍼。但很多時候🏌🏻,事情都要看一個優先級。我回到學校之後九年了🧏🏽,前七年就沒有摸過釣魚竿。這就是優先級,你有興趣,可以先放一放,把主要的事情做完🤾🏼‍♀️。我兒子現在七歲了,我會帶他出去釣釣魚,也會給他講故事👩‍🦯‍➡️,什麽是優先的,什麽是第一的。一個桶裏,裝沙子,水和石頭。如果先把沙子填進來,那石頭進不來。要先把石頭放進去,再裝沙子🧑🏿‍🌾,再填水🧑🏽‍🔬。

    問:我們汽車系一些課題組任務比較繁重,實驗壓力比較大,同學們在課余時間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放松🕤,反過來也影響了工作的效率,您認為該怎麽應對這個問題🧑🏽‍🦲?

    答:課題組的話🛋,可以搞一些活動活躍氣氛。我實驗室每年暑假的時候🛌🏿,所有學生帶出去烤肉👨🏽‍🍼,每年聖誕節一起吃飯🏸。以前的時候沒有靈活的經費🫄🏽,都是自費請學生✌🏿🥼。這些活動老師完全可以牽頭做🤽‍♀️,學生也可以自己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鼓勵大家討論🙇🏼‍♂️,一個人蒙著頭想問題👋,不行。比如說你搞電控,他搞電池,你們完全可以在一起討論🧏🏽‍♀️。不要忽視外行的力量。一個不懂的人🐏,他往往說的話會更有價值。交流的過程中,他說出一個觀點,你可能從來沒想過,但會讓你有柳暗花明的感覺𓀃。這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不存在思維定式的問題🧔🏻‍♂️,就可能存在一種新的靚麗的東西。一些困惑的東西,跟人討論🪳🥕,他不一定是專家🤲🏽。即便跟專家討論的時候🧑🏼‍🦰,也不要覺得他說的話就是對的。我非常鼓勵我課題組的學生去找別的課題組的老師交流想法🍦。要走出自己的知識面,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你朝外走,你的知識面就開闊了🧗🏿‍♀️🏂🏿。

    汽車的未來在中國

    問👃:這就引出了現在非常熱的一個問題,現在汽車系研究方向分為兩塊,一個是傳統汽車方向,一個是新能源汽車方向,從您的角度來看,傳統汽車是否如外界所說將很快被新能源汽車完全替代🍁?

    答👨🏻‍🚀:我從兩個角度去說⚛️。第一個是新舊之間的關系,不是說你做傳統汽車✸,你就不能做新能源汽車。你看我們系做得比較成功的老師🧗🏻‍♀️,他們的研究方向闊的很開。你看歐陽老師,當時我念書的時候,他主要在做電控方向👮🏽‍♂️,那時候電池、電車都沒做的。還有李克強老師,現在做智能網聯汽車,他本身是做汽車振動出身的🏆。他們可以從傳統領域邁出來走向新的領域,然後做新領域的學科帶頭人。這就說明傳統領域並不是走不出來;另一個角度來說🚏,新能源汽車還有智能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不是說傳統汽車學科就可以放棄,還是存在新的創新。學科都是交叉的,好多新領域只不過是你的知識的新應用🐩🤸🏽‍♀️,基礎知識是差不多的。當然有機會,研究也確實需要新的方向🌁。就比如說一個浪潮要來了🎡,你要抓住這個浪潮,否則就沒在水下了。所以哪怕你做的是傳統領域🙋🏿‍♂️,新領域中的觀點可以引進來,也可以去新領域中發展🤨。

    問🤦🏿‍♂️:畢業後,與清華有哪些方式保持聯系?

    答🧳:畢業之後,第一次回國是2006年🧝🏽‍♀️,回來主要是看汽車系的幾位老師🙆。我回來時都會看蔣孝煜老師,他是我大二後因材施教的導師,非常受人尊敬,他非常註重年輕人的培養🖋,扶植年輕人上來。這個課題組做得那麽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蔣老師的風格。2008年當老師後比較忙,直到2012年才回來。2013年於良耀老師到我實驗室做訪問學者一年,後來跟清華汽車節能和安全實驗室有個開放課題🙍🏿‍♂️,聯系加多了。跟以前課題組的連小瑉👏,楊殿閣,鄭四發🕖、李克強等老師私底下聯系都很多。兩個月前的校慶,我也專程回來過。

    左磊教授在汽車系學術沙龍上講述能量回收:提高汽車燃油經濟和動力性能的新途徑

    問🤵🏻‍♂️:您覺得每次回來清華跟上一次比起來變化大嗎?主要是在哪一方面?

    答🈶:硬件設施變化很大🥶。這是最直接的,實驗條件啊,一些建築啊都變得很快。國外雖然有變化✋🐒,但變化的很慢。國內的基礎設施👋、實驗條件發展的很好,汽車系有一些大的團隊、大的項目,我覺得很有前途🟥。所以我覺得汽車的未來在中國。

    問:我們今年成立了北美意昂會,您對北美意昂會的建設有哪些建議?

    答🚴🏿‍♀️:我在意昂會微信群裏看到他們分享一些信息💇🏽,我覺得挺好🚄。在加州、密歇根州的意昂會聯系緊密一些,比如說他們創業啊,要在加州成立一個智能車研究中心😣,找一些意昂過去◻️,我覺得挺好。而且北美汽車行業意昂會不只是汽車系的,是整個汽車行業的,清華二十多個院系的意昂都在裏頭,我覺得非常好🌆。多一些交流,多一些資源,多一些想法,這樣的話能一起做一些事情,畢竟意昂在一塊的話,做事情能順利很多,蘇州研究院的意昂會這一塊做的就很好。北美的意昂之間以前聯系相對少很多🎅🏻,北美清華汽車行業意昂會的成立🫄🏽,就給我們提供了更好的溝通平臺。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