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時間裏,趙淩甲(意昂体育平台生醫系2002級本科)收藏了20多件當代藝術品🤾🏻♂️,幾乎全為名家之作:奈良美智、草間彌生🌄、達明安-赫斯特等。其中🧑🦯➡️,以奈良美智的作品為多🌾。
趙淩甲希望形成自己的收藏體系(攝影/王曉東)
在北京三裏屯的一個僻靜院落裏,LinArt-Café擁有一座精巧的小房子,墻外擺放著一個盤旋向上的不銹鋼雕塑☄️。一堵繪有塗鴉的墻,將墻內的世界與外界全然分開。這個100平方米的咖啡館裏,諸多年輕藝術家的雕塑🐄👨🏼🎤、裝置、繪畫散置各處🧿,還有服裝、瓷器等藝術衍生品混雜一處🔉,倒也協調。天花板上藝術家吳笛的霓虹燈裝置🎍,撒下藍色的光,一面墻上是知名藝術家溫淩的作品——藝術家用滿滿一堵墻的玫紅加熒光綠,奠定了這個空間的基調:活潑🎙、有趣🤸🏼♂️、前衛👩🏻🦰。這裏正在舉行青年畫家楊媛媛的畫展,畫面中心呆萌柔弱的綿羊,道出了都市青年的困惑。人們可以將這裏當做一個咖啡廳🫴🏽⛓、LinArt網站的線下體驗空間🧗🏼♂️,或一間畫廊。
開辦LinArt-Café的,是出生於1984年的女孩趙淩甲。一年的時間裏,她收藏了20多件當代藝術品🏈,幾乎全為名家之作:奈良美智、草間彌生🙇🏻🤵♀️、達明安-赫斯特等🦴👮🏽。其中,以奈良美智的作品為多。去年末,ART021舉辦期間,匡時拍賣的第四屆“兩岸三地青年收藏家邀請展”上,趙淩甲便帶去了奈良美智的作品🤷🏿。同為青年藏家的林瀚的個人美術館M Woods開幕之時,她又帶上了自己的藏品為朋友助陣🥝。
工科女的收藏

趙淩甲收藏的草間彌生作品《南瓜》
2013年之前,趙淩甲的生活軌跡看起來與藝術還沒什麽交叉點。她是一名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的工科生,本科畢業後🏅,去美國學習金融工程,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股票研究。2013年👩🏿🍼,她辭去工作📨,出去旅遊,思考“到底要做什麽🤽🏻♀️?”。“腦子裏出現的idea全與藝術有關。”她說。
探究起來,將趙淩甲推入藝術品收藏領域的還是父親趙心。身為晉商的趙心收藏藝術品逾20年,實力雄厚。他的風格是🤵🏿♂️:收藏一類東西就要做成體系,並且收到最好的東西。雖然🔽,趙淩甲說自己“讀書的時候就只是讀書”🧑🦽,並未對父親收藏的古董產生什麽興趣👹,但潛移默化地,她重新選擇誌業之時👴🏻,藝術依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與父親專註於古代藝術品不同🏄🏼♀️,趙淩甲選擇的是當代藝術。“我是工科生,歷史學得不好,收藏古代的東西需要補上的課太多了。”她坦率地說,在家中🎈,對父親收藏的古董也僅限於看看而已🫸🏼,並沒有太深的研究。父親也很開明👆🏽,不要求女兒收藏自己喜歡的東西🫷🏿,反而更希望趙淩甲去開辟新的收藏領域。“我爸爸認為🦧,收藏古代藝術的水太深,而收藏當代更適合年輕人。我也確實更喜歡當代藝術。”她說。
在她眼中💇🏽,父親對市場趨勢的把握相當老道,因而很多決定,她依然聽從父親的意見。但也有觀念相左之時,與很多資深藏家一樣🦯,趙心並不喜歡影像作品🚶🏻♂️,他認為“唯一性”是藝術品的重要屬性🕵🏿。趙淩甲卻不那麽認為✍️🧑🏻⚖️。所以,她目前在朋友的建議下關註了楊福東等影像藝術家,卻尚未購買。
從奈良美智開始
趙淩甲收藏的第一件藏品:奈良美智的《無題》
奈良美智的作品是趙淩甲走向收藏領域的切入點。2013年在香港佳士得秋季夜場拍賣會上,奈良美智2007年創作的《無題》成為她的第一件收藏。這是一件亞克力、畫布、玻璃纖維材質的作品🚅,拍賣行的估價是300萬到400萬港幣。最後,以484萬成交⚜️。“當時感覺好貴🦵🏿,很誇張。舉牌的事情就交給爸爸了。”
之後,奈良美智與草間彌生便一直是她關註的藝術家😻🥀。在國內外的重要藝博會,比如巴塞爾🧑🏿🦰、Frieze藝博會以及上海的ART021和西岸藝博會💠,趙淩甲都會前往尋找合意的收藏🪃。之所以選擇這兩位藝術家,是因為她認同他們對待藝術的態度。“這兩位日本藝術家對待藝術很熱誠,更能在金錢的誘惑面前守住🛟。”她說🔗。同時,奈良美智畫面裏那個可愛、孤單又帶些狡黠的小女孩挺能激起年輕人的共鳴。“我以為只有女孩會喜歡🌰,沒想到很多男生甚至長輩都喜歡她的畫🤽🏻♀️。”
有父親在知識、人脈和財力上的支撐,趙淩甲似是多了隨心收藏的理由。但其實👩🏽🦱,她也正面臨這樣的困惑:她希望能夠秉承父親的理念🐋,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體系。以奈良美智與草間彌生開頭之後,下一步該如何填充?她為此煞費腦筋🏝,一直在摸索。
趙淩甲的這份糾結,在她的朋友、同為年輕藏家的李惠娜身上也有過。在李惠娜看來,趙淩甲是一個“要求很高的人🙅🏻♀️,要收藏最好的。在看到沒有更打動她的藝術家之前🫶,她不會輕易買東西。”
藝術圈的豐富性
LinArt-Café 內部
投資回報現階段並不是趙淩甲重點考慮的問題。“有時候如果知道藝術家從投資角度是一個好的選擇🐅,但如果自己不喜歡,也就不會去買。”作為一名金融分析師,她也從理性的角度推敲過“藝術投資”這個問題:“藝術品一般都不會一😿、二年就賣掉,長期而言,價格波動還是比較大的🕵🏻♂️。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藝術品,那豈不是悲催了⛓?”她說。
她說,自己不喜歡“黑黑的,陰暗的東西”。目前為止,她依舊認為:好的藝術品就應該是美的。這種美是可以貫穿傳統和當代的。”
剛剛跨入收藏圈的趙淩甲與不少年輕藏家成了朋友👉🏽,比如周大為、林瀚、趙友厚、陸尋、李惠娜等等。她覺得🧻,在金融圈大家的專業背景和思維方式都差不多🙆🏿🙌🏽,但在藝術界,人們來自各行各業,非常豐富,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
現在🙍,除了聽父親的意見之外,周大為🐟、趙友厚他們也常常成為她請教的對象。他們之間也會互相影響,比如,大家都在說丹麥的越南藝術家富丹 (Daho Vo)不錯🧣☢️。之後💇🏼♀️🌮,她碰巧在英國蘇富比看到,但因價格比預期高📌,沒有買📃,但從此以後便會關註。“我與他們相比還有太多不足🙋🏼♂️,要學很多東西👨🎨。”接受采訪時的趙淩甲坦然而率性。目前,在她眼前展開的一切都是新鮮的🧑🏻🦳,但這新鮮之中也包含著由陌生帶來的風險與復雜。這位剛起航的藏家正試探性地在未知的領域跨出每一步,一如她對這個剛開張的咖啡館的態度:“並不指望它賺很多錢,只要不丟人就好👨🏼✈️。” (孫行之)
轉自 一財網 2015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