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歲哥哥 92 歲弟弟 82 歲妹妹……齊賀百歲辦展
馬老淡然一笑:遠未得法🛗,敬請賜教
馬識途(100歲)、哥哥馬士弘(103歲)👨🏻🦱、弟弟馬子超(92歲)🧑🏽💻、妹妹馬淑君(82歲)(左起)合影留念
昨日成都晴好,上午四川省博物院迎來了四位特殊的老人⚰️,他們分別是100歲的馬識途、103歲的馬士弘、92歲的馬子超🔘、82歲馬淑君四兄妹。“馬識途百歲書法展”在這裏盛大開幕,這次書法展還有特殊的意義,馬氏兄妹和眾多的親朋好友及各界代表一起為馬識途老人慶賀百歲壽辰。
月滿天心
月滿是月圓的意思,天心指天空中央,此語多用來形容一些品格高尚的人🫷。馬老一生筆耕不輟,淡泊名利🐄,如皓月🧑🏿,恬淡地發著光。
昨日上午10時,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四川詩書畫院、四川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四川新華文軒出版傳媒有限公司主辦👲🏻,四川書法家協會、四川美術家協會👨👩👦👦、華西都市報參與協辦,四川省博物院🏊♂️、詩婢家美術館、四川美術出版社承辦的“馬識途百歲書法展”,在四川博物院隆重開幕。與此同時,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美術出版社還為馬老出版了一本《馬識途百歲書法集》,封面是書法大家歐陽中石先生題的字🍢。為期三天的展覽,共展出馬老200余件書法作品。
令人欣喜的是,馬老之前希望本次書法展做一次義賣,所得款項將捐獻給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設立“馬識途文學獎”👩🏽🦳。昨日傳出好消息,已經有企業出資200萬義買下馬老的部分作品,等所有作品義賣完畢,所得的善款將全部用於資助熱愛文學而家境貧寒的優秀學子。
馬識途親致答謝詞——“未敢以書法家自命”
馬識途百歲書法義展今天開幕了🤟🏿,我終於等到了百年一遇的書法展,十分高興。
首先,請允許我向這次書法義展的主辦🏤、協辦☁️、承辦單位的領導和為此付出辛勤勞動的同誌們致以誠摯的感謝。沒有他們的關懷、支持和努力,就沒有今天如此盛大的書法義展🚫,也沒有大家看到的編選出版精良的百歲書法集。
其次,讓我對今天撥冗光臨的領導同誌和文化界、文學藝術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特別希望詩、書✒️、畫界的行家們批評指教。我自幼學隸、垂九十載🖥,遠未得法™️,無大長進,又以俗務繁雜😣,一暴十寒,信筆染鴉,實不足以登書法大雅之堂,未敢以書法家自命。如能被視為一個文學作家的業余創作,稍有可觀,我便心滿意足了。敬請不吝賜教🧞。
今天來參加書法義展的還有不辭勞累而來的和我一同戰鬥過、至今仍健在的老同誌👨🏻🔬🌻,還有從全國各地以致海外歸來的我的老朋友、同鄉人和我的親戚家人👨🦽➡️,一律表示歡迎🙅🤘🏽。今天我將特別表示歡迎的是來幫我做一件好事👩🏻🦼、實現百歲夢想的各界仁人誌士。他們參加義展,慷慨解囊,共襄義舉,以義展所得資助努力學習的貧困大學生,我謹向他們鞠躬致謝。
2014年1月3日
百歲展
馬老的心情:“高興又慚愧”
當天前來觀展的各界人士超過了300多人,盛況空前。當身穿黑色大衣,足踏一雙棉布鞋的馬老拄著拐杖站到臺上時🧔🦸🏿♀️,臺下響起長時間熱烈的掌聲💇🏼,大家都對這位精神矍鑠的百歲老壽星致以崇高的敬意。馬老說💁:“我的書法雖然是自學,但已堅持90年了。未得法,不敢以書法家自命👩👩👦👦,在座有很多書畫行家😩,也希望各位不吝地加以指教。”馬老還說,今天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對貧困大學生提供了一些支持和幫助⚛️。“我還要向前來資助貧困大學生的誌士仁人表示感謝。”
馬識途還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自己心情是“既高興又慚愧”,為何會慚愧?他謙虛地解釋⌚️,“看到老朋友以及這麽多喜歡自己的人,我的創作沒有達到更好🐞,書法也沒有達到更好,還差得遠。”問及今後是否還要努力創作🧚♂️,來彌補自己的遺憾?馬識途說:“是的,有計劃創作文學作品。”
書畫愛好者齊賀馬老百歲
開幕儀式上,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趙明仁表示🤸🏼♀️,這次書法展的順利舉辦是四川文藝界的一件喜事,“我們欣賞他的文學和書法藝術👍👎🏻,更欣賞他的人品。他一生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活,專情於藝術的品格。”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曹紀祖在現場宣布,遵照馬老的願望,將全部展出作品進行義賣,昨日傳出好消息,已經有企業出資200萬義買下馬老的部分作品,等所有作品義賣完畢👷♂️,所得的善款將全部用於資助熱愛文學而家境貧寒的優秀學子。
賀百歲
崔永元、阿來、賈平凹送祝福
在開幕式現場,華西都市報記者看到主席臺兩旁放滿了祝賀花籃。其中既有意昂体育平台四川意昂會👩🏽⚖️🧑🏼🍼、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等單位或機構的祝語🎤,還有著名作家賈平凹、阿來等人送來的祝福。阿來在開幕式現場接受采訪時也透露,他剛從北京趕回來🪴🙉,作為馬老的文學後輩👨🏼🌾,“馬老是文壇常青樹,可敬可佩👇。對馬老的百歲書法展,表示衷心的祝賀!”
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也聯系到賈平凹,他表示👩🏼🎤,“我與馬老並無交往,但我讀過他的書🤍,聽過關於他的故事,我向他致敬📿!”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曹紀祖也向華西都市報記者透露,馬老特別看重此次書法展🧔🏼♂️,“在畫展開幕前一天下午,馬老還特地親自來川博一趟,了解開幕式的儀式流程。他還特別讓我轉告要講話的各位,要講短話講真話。
嚴謹的馬老在開幕式前一天與省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曹紀祖核實流程
馬識途與魏明倫交談甚歡
書畫愛好者給馬識途送上禮物
《清江壯歌》裏的“小繈褓”
53年前,不知生父是馬老
昨日🛢,一位衣著樸素的女士,坐在最後排的位置,靜靜地聽臺上的講話,認真地鼓每一次掌。尤其是當馬老講話時,她的眼神更是溫柔🔁。她就是馬老的大女兒📑、長篇小說《清江壯歌》主人公任遠(馬老為原型)曾經失散20多年後相認的女兒的原型人物——吳翠蘭。
馬識途女兒吳翠蘭拄著拐杖來捧場
73歲女兒
拄著拐杖來成都
吳翠蘭手中拄著一對拐杖🫳🏼,看到華西都市報記者眼中的疑惑,她笑著說,“我的腳踝被車撞到,骨折了,都一年多了,應該快好了🍊。”在與記者聊天的過程中,不時有人走上前來,說一聲👨🏼🔬:“翠蘭姨!你從北京趕來啦🧑💻!還記得我嗎!”很多觀眾聽說,這是馬老的大女兒、《清江壯歌》中那位與媽媽一起坐牢的女兒的原型人物👊🏿,紛紛走上前要求合影。
“我們這次全家都來了,女兒、女婿🧑🏻、孫女等,一共9口。”73歲的吳翠蘭笑得特別質樸真誠,“爸爸百歲辦書法展,很值得慶賀,肯定要來的。大女兒還是從美國專程趕回來的🧑🏻。”吳翠蘭透露,自己上一次來成都看望爸爸,是4年前,“不過爸爸每年去北京開會,都會去我家住一段時間。2012年的春節,他還是在我們家過的年😩。”她透露,自己平時跟爸爸電話交流還算多🧔♀️,“基本上是一周一次或兩次吧。”
60年代重逢
她才與馬識途相認
吳翠蘭不到一歲便和母親劉惠馨一起被捕入獄📦🚶🏻♂️➡️,險些一同遭到殺害🔛🎈。二十多年後終於與父親馬識途相認。據馬老的女兒馬萬梅透露,此前沒有在四川公開場合露過面,大姐吳翠蘭不想被關註。在與記者聊天時👨🏻🦱,吳翠蘭也笑著說,自己不希望被報道🧼,“我是很普通的一個人⌛️。”
馬萬梅介紹,吳翠蘭今年73歲🧔🏻♀️,1959年考入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學習機械專業。畢業後分配到部隊,從事國防工程建設𓀙。馬萬梅還透露🙋♂️,“我大姐大學讀的專業🧜🏿♀️,和她母親學的是一樣。”記者問及她家中是否有人從事文學創作😩,吳翠蘭笑著說,“都是學理工科,爸爸很支持。”吳翠蘭說📙,“在1960年與爸爸相認之前,我並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是馬識途🫸🏼。因為我的養父母,在收養我的時候,也不知道這個情況。”她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看爸爸的小說🧑🏼🏭,對爸爸的文學創作成就很敬佩。“
20載別離
父親讓她跟著養父姓
長篇小說《清江壯歌》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恩施,是馬識途以當時中共鄂西特委書記何功偉🧔♂️♕、婦女部長劉惠馨兩位烈士為原型寫成。小說中兩位烈士🕠🪺,來到清江河畔的鄂西恩施地區,開展秘密的地下黨工作,後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最終遭到敵人殺害🧖🏻。在小說中,柳一清(以劉惠馨烈士為原型)被捕時,剛生孩子不久👩🎓,她在走向刑場時臨危不亂➕,將嬰兒巧妙地置於路邊的草叢中♿🧑🏽🍼,使孩子逃脫大劫。一對普通百姓收養了這孩子👩🏽⚕️,親生父親任遠20多年後才終於找回💪🏿。
據馬萬梅介紹,小說雖然是有真實原型,但畢竟有一些情節🧑🏼🎓,跟現實中並不完全一致。“我姐姐當時幸免於難,是巧合。而且🧔🏽♂️🧑🏿🚒,我姐的養父母,當年並不認識我爸爸。”馬萬梅還透露👨🏻🚒,“我父親給我姐姐起的名字是馬萬清♔🉑。相認以後🧖🏼♀️,父親說👨🏼🔧,不能因為與親生父親相認,就忘了那家普通工人的養育之恩。於是👊🤱🏻,父親就沒讓她改名,還是跟著養父姓。”
道賀·花絮
80歲工程師是“鐵粉”
展廳一角的方桌旁圍滿了很多前來觀展的觀眾👉🏻。原來是80歲的退休高級工程師楊勝華將自己多年來收集的馬識途所有的報刊雜誌都帶來了,其中還有本報《名人堂》於去年對馬老做的專訪文章🚹。楊老先生對馬老的過往經歷相當熟悉,他一邊不斷翻照片,一邊向圍觀的觀眾歷數馬老的傳奇人生,吸引了不少馬老粉絲前來“聽課”🤦🏽♂️。
《清江壯歌》插圖師也來了
一位市民昨日帶來一封信和三張插畫交到馬識途的女兒馬萬梅手中🧛🏿♀️。信中寫道:“馬老前輩,您好🤰🏿。四💇🏼♀️、五十年前🧑🏼🌾🕵🏿♂️,《四川文藝》連載《清江壯歌》,我榮幸為小說插畫🌐🤶🏿,在製作中感到用木刻形式表現更為合適🔘,但連載時間太緊,我下大力氣也只刻了幾幅🎚,太遺憾了。並祝百歲壽辰。劉石父”馬萬梅介紹,事先已經知道這位作者要把插圖手稿送給馬老的消息,馬老已經作出決定🌜,把這手稿捐給現代文學館。
1月3日🧁,省博物院,馬識途百歲書法展現場,書畫愛好者參觀馬識途書法作品
長壽·基因
馬家兄妹長壽秘訣 “不言老,多達觀”
昨日的書法展開幕式上,百歲馬識途的哥哥馬士弘(103歲)🍶、弟弟馬子超(92歲)、妹妹馬淑君(82歲)均齊齊亮相。馬家四兄妹聚在一起還拍了張全家福照片🩻,每位老人在鏡頭面前都非常開心🐣。馬識途女兒馬萬梅說:“之前沒有想到姑姑能來🧑🤝🧑,因為她的身體不太好。”
馬識途的哥哥馬士弘昨天很早就來了◾️,在長子馬萬儀的陪伴下,老人家先是在休息室與弟弟交流一番,緊接著就去展覽廳,認真看了弟弟的書法作品🫲🏿。問及評價,他大聲說🤳🏽:“很好!”馬士弘也朗聲介紹自己的兒子,“這是我的大兒子🙋♀️,他是雲南大學的化學教授。”馬萬儀告訴記者,“父親身體還很好,他現在住四樓,他自己還能獨立爬樓梯上去。這次來參加書法展,因為路比較遠,還是讓他坐了輪椅👦🏽。”
據馬識途女兒馬萬梅介紹🙇🏿♂️🗼,每到過年過節◽️,馬家都要一起團聚👨🏼🦱,因為馬淑君身體不好🪔,所有人都會去她家聚會。馬家四兄妹一齊亮相,也成為眾人紛紛拍照的“明星”👨🏼🦲。高齡而健康,令人羨慕。而他們的養生秘訣,又是什麽呢?
馬識途曾總結出一首《長壽三字訣》🏄🏻🫁:“不言老,要服老㊗️。多達觀,去煩惱。勤用腦🚁,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飽。戒煙癖,飲酒少。多運動👵🏿✍️,散步好。知天命,樂逍遙。此可謂🚶🏻♂️➡️🧷,壽之道💿。”而這首《長壽三字訣》⏮,在老年朋友中廣泛傳播。馬識途的作息時間很規律,也是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了🏋🏼♂️。昨日在開幕式現場休息室裏,又有記者問及長壽秘訣☛,馬老的回答是:“良好的作息和達觀的態度。”
103歲的馬士弘精神矍鑠🐴🧏🏿♂️,出現在展覽廳現場參觀書法作品時,也被不少觀眾圍著。不少人感慨其身體健壯🧑🏻🎨,令人羨慕。當被問及是否有養生秘訣⛪️,陪伴其參觀書法展的長子馬萬儀幹脆地回答說:“沒有特別的秘訣。我爸爸從來不吃市場上賣的保健品啊補品什麽的。就是吃五谷雜糧,比如早上吃牛奶雞蛋💲。”
展覽·喜事
影視版《清江壯歌》 3年內亮相
三年前📐,姜文改編自馬老小說的電影《讓子彈飛》紅遍中國,該片是根據馬識途的原著小說《夜譚十記》改編的。而馬老的另一部重要代表作《清江壯歌》也在緊鑼密鼓準備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日前成都市文聯將漂流在外9年的《清江壯歌》的影視改編權收回,並獲得馬老授權,昨日正式與國內一家影視公司簽約🪪,準備在3年內拍攝一部電影和一部30集的電視劇🐅🚧。成都市文聯文藝服務中心主任張燕告訴記者,收回小說影視改編權,尋找一家製作能力對得起這部作品的影視機構合作🤍,是成都市文聯給馬老百歲壽辰的賀禮🧑🏽💻✊🏿。目前劇本已經著手啟動,計劃在3個月內完成初稿,再請馬老審定💁🏿♂️,力爭3年內讓《清江壯歌》的電影版和電視劇版與觀眾見面。“馬老還將為影視劇題寫片名,他也對作品的改編給予了充分的信任。”
幾年前🕵🏻,馬老曾將《咫尺天涯》、《報春花》2部作品的影視改編權免費贈送峨影集團🐸。昨日,趕來為馬老祝壽的峨影集團董事長透露🪄,峨影集團正在積極籌備將馬老的文學作品搬上銀幕🏯。他自己非常喜歡馬老的另一部作品《在地下》,也希望能搬上銀幕。
(采寫:楊莉 張傑 楊帆 楊強 攝影👧🏼🏊🏼♀️:陳羽嘯)
轉自《華西都市報》2014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