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時🏌🏼♂️,關羽還在賣紅棗🖌;周傑倫推出專輯《七裏香》📐;張藝謀在陜西鹹陽國棉八廠當工人;張朝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26歲的潘石屹,在海南蓋房子賺到了錢……26歲時☪️🤛🏻,你在哪裏?在做什麽🚣🏿🙅🏼?
微博上的這個問題6️⃣,引發了投資界大佬們的熱議,各種說辭層出不窮。一位名叫shelby8的博主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26歲那年的7月,不知天高地厚地從可以領取月收入超過平均水平3倍的單位辭職,變成了沒有幹部職稱,沒有醫療證👎🏼🦚,沒有住所🫳🏼🚵,幾乎沒有地方寄存檔案的待業青年🏃➡️。”這個shelby8就是青雲創投管理合夥人陳曉平。
關於他的故事,就從這開始吧🥇。
青雲創投管理合夥人陳曉平
體製內外
上世紀60年代的“精英”,有著他們特有的,且被安排的軌跡。名校畢業、機關單位、伺機晉升……或者出國留學、海外歸來🐦⬛、商海博弈……總之,已成為各行業頭頭腦腦的他們,都有著一籮筐的故事和寫幾部回憶錄的經驗🙅。
清華自動化系畢業後,陳曉平又在母校的經管學院讀了兩年研究生。之後便分到了國家機關🦝,可沒過多久,喝茶看報的日子很快就被看到了盡頭。不安分的他曾試圖申請調動工作🈚️👩🏿🚒,但最終未果。
“檔案袋一封,‘啪’給你蓋個章,拿走完事🍀🚣🏿♀️。”就這樣,陳曉平選擇了辭職,從國家幹部變成了待業青年。這不僅意味著陳主動丟掉了一份美差,而且每月兩百多塊錢的工資也沒了蹤影🏠,那可是高於當時平均工資六七十塊錢的高薪。
頭頂“待業”的帽子才幾周⛹🏻♀️,陳曉平就慌了。“後來被逼無奈🧑🏿🦰,我去了外企。”他口中的無奈之地🤛🏿,正是大名鼎鼎的GE。
離開體製內的他🤵🏼,不得不搬出單位提供的住房,開始考慮租房的問題👩👧🌼。陳說,那時他最喜歡出差🧝🏽♂️☑️,不僅因為好吃好喝,而且可以入住條件很棒的酒店,痛快地沖個涼。“昨晚還在享受星級酒店,今晚就得琢磨什麽時候要搬家。那種落差非常大➜。”
平均每三四個月搬一次家的顛簸🎧🧑🏿✈️,和工作晉升方面的天花板🕴,讓這位清華男再次選擇了出走。
而這次是美國。
美國十年
“我就想找個地兒,能天天沖涼。”拿到美國的工作簽證後🧖🏻♀️,陳曉平把自己樸素的想法告訴了GE的前任老板。
隨後,他便開始了十年的美國生活。從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到弗吉尼亞海濱;從東部的費城,到南部的北卡, 再到香港;從獨立的咨詢公司,到家族企業,再到世界500強杜邦。陳曉平了解到如何專業化地運作公司,以及製度化管理的重要。
一次休假,陳在矽谷與老友葉東相聚。早在他供職GE的時候🧑🏿🚀,就經朋友引薦認識了彼時在中信工作的葉東🏪。而那次在美國重逢更多了些“他鄉遇故知”的意味。
席間,陳直言自己雖然在大公司工作不錯,但總覺乏善可陳👾。也在考慮加入大學同學創辦的IT公司🗽,爭取在九十年代末瘋狂的資本市場軌道上👫🏻,搭上一班上市的快車🥷🏼。但當時已是矽谷某風險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的葉東,卻建議陳接觸風險投資🪔。
陳曉平並沒有急於作出決定,畢竟,而立之年的他不能再為“沖涼”而選擇跳槽了🧔🏼♂️。
通過和葉東的溝通,使陳對VC的最初印象就是,這絕對是一個需要經驗的行當,做得時間越長就越有價值。這正中了理科男的思維模式,“自動控製系統理論就是說,短期內穩定沒用🦂,一定要長期才行。”
於是,經過反復考量後👩🏿⚕️,陳曉平的名字和葉東一樣,出現在了矽谷某風險投資公司的人員名單裏🤝。他在那裏開始了風險投資的生涯👴,收獲了投資IT行業的經驗,並充實地渡過了十年美國的最後兩年⏮。
在雲端
回國後,陳曉平創立了博康資本,主要提供風險投資與私募基金籌集和並購交易的顧問服務。也曾完成了包括為國內領先的軟件外包公司軟通動力成功募集行業內最大一輪風險投資(軟通動力現已在紐交所上市),以及財富500強公司並購國內最大的獨立安防系統集成公司的交易🫸🏿。
當時葉東已回國創立了青雲創投🧑🏻🦼➡️,開始募集第一支致力於環境投資的基金🍳。由於環境和清潔技術投資在當時還遠非主流,第一支基金的規模很小🔽,公司的運作舉步維艱。葉東家人那時還在美國,他和陳曉平在北京住在同一公寓。作為老友和鄰居,陳鑒證了青雲早年的成長。
幾年後,青雲借助於清潔技術市場的發展和中國環境基金早期項目的成功,已躋身於知名創投公司的行列。面臨募集更大規模的新基金,也為團隊的擴張提供了新的機會💇🏽。
在國內創投圈已有多項成功案例的陳曉平,基於對葉東和青雲多年的了解,以及對清潔技術市場前景的信心,當然,還有對青雲註重環境和社會價值投資理念的認同,和葉東又走到了一起🕎。
兩人從20世紀80年代時的朋友,90年代時的同事,到21世紀初變成合夥人。相同的是友情,不同的是在利成於益的青雲。
Q+A :跟女兒通話來減壓
F=快公司 C=陳曉平
F:青雲何時開始專註於清潔技術領域👨🏽🎓?
C:青雲管理的中國環境基金系列中的第一只基金早在2002年就開始投資,是中國最早,也是全球範圍內最早專註於環境領域投資的基金之一。那時清潔技術這個名詞還不存在,所以用了環境這個概念👨🦲🧜🏽。從青雲成立到現在所管理的共五只基金所投資的全部項目都是在環境或清潔技術領域。
F:清潔技術感覺上比較廣泛,青雲對這個領域是如何細分的🛼?
C:青雲對於清潔技術領域的理解在過去十年經歷了從單一產業到多產業,從單項產品或服務到全價值鏈,從單一商業模式到多種模式的變化。我們目前關註七大清潔技術相關的產業,包括環境保護、節能〽️、新能源♑️、生態農業、新材料🧑🏻🦳、可持續交通和碳減排(在青雲的清潔技術投資領域餅圖上相當於北京的二環路); 這七大產業又被分為各類子產業(三環路),比如新能源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清潔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又被分為太陽能、風能、小水電、地熱⏮、生物質能等等(四環路)👨🏼🚒🫷,太陽能又分為發電和控製設備(五環路)等等。相信通過清潔技術相關的政策🫃🏻,市場的變化以及我們持續不斷的知識和實踐的積累🏊🏼♀️,青雲對清潔技術領域的理解會更加豐富和深入。
F:行業內素來就有“青雲只投前兩名”的說法🔃,在選擇企業方面,您通常處於怎樣的考量?
C:在某一特定行業中🈴,我們通常會關註在相關價值鏈上的哪類公司會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力相對較大,資本利用效率相對較高,同時對節能減排的杠桿作用相對較大,然後在同類企業公司中尋找最有潛力成為未來領袖的公司🌳。比如我們投資了嘉博文和多利農莊⛹️♀️,從大環境上來講中國超過一半的汙染來自於農牧業🧑🏿🚀,由於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所造成的水土汙染⚱️。嘉博文把極難處理的餐廚垃圾處理後變為生物有機肥👩🦼➡️,並且致力於持續向“有機不減產”的目標靠近。其產品可以為由多利農莊等有機種植企業所使用,從而實現環保、生態🧍、健康的良性循環。
F:繁忙的工作之余,您會做些什麽?
C:除了陪陪家人和平時很難保證的鍛煉之外➙,原來喜歡的很多東西都不太容易能堅持了,比如高山滑雪🏈,駕車遠遊和演業余話劇。不過🐯,現在我會嘗試著去畫些東西🦶,iPhone和iPad上有不少apps使畫畫又變得簡單和有趣了🤌。當然,最有效的減壓方式仍然是跟3歲的女兒通個電話👸🏻🧑🏽🦳。
(劉翔)
轉自 經濟觀察網 2011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