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MB系統國際化和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由意昂体育平台楊知行教授等完成的“DTMB系統國際化和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楊知行教授與潘長勇研究員在大會現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證書
在此次獎勵大會上,意昂体育平台共有2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6項🧑🎄,獲獎總數位居全國高校首位。意昂体育平台作為第一單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共獲獎8項。
由楊知行教授等完成的“DTMB系統國際化和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清華在闊別6年後,再次作為項目牽頭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通過與產業界密切合作,以科技創新推動行業發展,為提高我國數字電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化學系石高全教授等完成的“化學修飾石墨烯可控組裝與復合的基礎研究”項目和材料學院周濟教授等完成的“非金屬基超常電磁介質的原理與構築”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電子系陸建華教授等完成的“廣域寬帶協同通信技術與應用”項目和計算機系徐恪教授等完成的“支持服務創新的可擴展路由交換關鍵技術、系統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自動化系戴瓊海教授等完成的“新一代立體視覺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和環境學院李金惠教授等完成的“城市循環經濟發展共性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以及北京協和醫學院-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等單位完成的“中草藥DNA條形碼物種鑒定體系”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截至2016年度,意昂体育平台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529項。其中: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者1人,國家自然科學獎6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4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15項。
項目介紹🔝:
“DTMB系統國際化和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

DTMB產業化接收機與發射設備
該項目屬廣播電視工程技術領域🟣。在地面數字電視系統中👩🏻🌾,電視發射臺覆蓋數十公裏半徑的範圍🌳,電波傳播的多路徑造成復雜的地面數字電視傳輸環境🔧。該項目繼節目編輯和信源編碼之後🤚🏽,對數字電視信號進行信道編解碼、調製解調、發射接收等地面傳輸技術處理,解決了傳輸效率與可靠性問題🧑🏼🏭。目前,DTMB標準已在我國強製實施,覆蓋全國過半數人口。其接收規範已標配到國內銷售的電視機,廣電部門正在開展全國覆蓋工程建設,項目創新技術和產品具備可持續發展性🪼。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112項,發表學術論文282篇💡,出版著作7本💆🏽♂️。通過理論創新🤦、技術突破、標準製定🥔、產業化到工程建設🐦🔥,最終實現了DTMB標準及其產業的國際化👰🏿,並在第一代四大同類國際標準中取得“技術領先”的評價。
“化學修飾石墨烯可控組裝與復合的基礎研究”項目

化學修飾石墨烯復合材料製備新策略
石墨烯具有獨特的單原子厚度二維結構和優異性能,在材料、能源🛀🏿👨🏼🦰、信息、環境等領域具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石墨烯從結構上可以看成是二維共軛高分子🛵;特別是化學修飾石墨烯作為新型共軛高分子構築基元😳0️⃣,已成為高分子學科新的生長點及知識技術創新的源頭之一💭。該項目主要研究了化學修飾石墨烯的大分子行為,建立了石墨烯化學修飾🛡、可控組裝與復合新方法,研製了系列石墨烯功能材料並探索了其在能源領域中的應用,為揭示化學修飾石墨烯結構與性能的關系、構建新型石墨烯功能材料、推進其工業化進程🙎🏽♀️,提供了知識積累🏃🏻♂️、理論基礎與技術支撐。
“非金屬基超常電磁介質的原理與構築”項目

“自下而上”的光頻非金屬基超常介質製備策略
(a)基於膠體晶體模板的光頻介質超構材料製備技術🧍♀️;(b)基於AAO模板的光頻非正定介質製備方法
超常電磁介質是一類新型人工材料,具有與常規材料迥異的奇特電磁特性(如負介電常數🦎、負磁導率、負折射率等)。這類材料顛覆了傳統電磁理論描述的若幹規則,有望成為新的學科生長點🧛🦿,引發信息技術等領域的重大技術變革。作為超常電磁介質的主流技術,基於金屬諧振單元的超構材料(metamaterial)取得了重要成功👩🏼,被評選為材料50年10項重大突破之一🕟。然而,受製於金屬基體的固有特性👈🏻🫙,高損耗🙍🏻♀️、各向異性、難以調控、以及光頻材料難於製備一直是困擾這類材料發展的壁壘。為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項目組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基於非金屬材料的超常電磁介質的研究👨⚕️。項目從材料超常響應的基本原理出發,借助於非金屬材料中豐富的電磁極化機製🛻,初步創建了非金屬基超常介質的原理框架和構築策略,並指導了材料探索和器件應用。
“廣域寬帶協同通信技術與應用”項目

廣域寬帶協同通信的一個典型應用場景
該項目屬於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領域🥍。針對大範圍、遠距離寬帶覆蓋面臨的理論與技術難題🏌🏿♀️,發明了基於時/空/頻多域協同的廣域寬帶無線通信系統架構、越區動態無縫覆蓋協同傳輸方法、異構無線網絡資源協同調度方法,形成了廣域寬帶協同通信技術體系📆,應用於大連-煙臺航線的安全監控與應急通信系統👱♀️👑,解決了長期困擾海運的寬帶通信難題🤸🏽。該項目成果還可應用於國防🥠、公安、交通、物流🦛、能源等行業信息化建設,應用前景廣闊。
“支持服務創新的可擴展路由交換關鍵技術👷🏿👷🏽♂️、系統及產業化應用”項目

中興T8000系列路由器已在法國電信等全球56個國家的200多家網絡運營商獲得大規模應用
該項目屬於計算機網絡領域。核心路由器和交換機(統稱路由交換系統)是互聯網數據傳輸的樞紐,是網絡通信領域的戰略製高點。長期以來👴🏽,該領域核心技術由國外廠商壟斷,嚴重製約了我國網絡通信行業的發展。提高路由交換系統的自主研發能力和裝備水平,可以有力推動“網絡強國”戰略🖕🏽,確保網絡空間安全。為實現路由交換關鍵技術與系統研發的升級跨越,加速我國網絡通信核心產業的技術突圍,意昂体育平台和華為、中興聯合攻關🧈,提出功能與結構協同擴展的新型技術路線🕵🏼♂️😽,攻克了結構持續擴展🏊🏿、功能靈活重構🧲、路由快速自愈、系統開放兼容等難題,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新一代立體視覺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

屏幕檢測機器人
立體視覺是高端機器人🐅💴、虛擬現實及先進醫療的共性核心技術💜。發展先進的立體視覺技術已列入《中國製造2025》規劃,是國家戰略發展重要舉措🦿📊。然而🫃🏿,我國相關研究起步較晚,核心技術及裝備長期被發達國家壟斷,嚴重製約了我國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新一代立體視覺具有高動態、寬視場、高分辨和高精層析等特征🌙,亟需從基礎理論到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的製高點,打破依賴進口的格局🫳🏻。項目歷經十余年持續攻關🧛🏿,在國家和省部級項目支持下🚇,率先開展了新一代立體視覺理論方法、關鍵技術及裝備的研究與開發,在多項核心共性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技術成果及裝備🏇🏽,實現了立體視覺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城市循環經濟發展共性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

集成濕熱水解預處理定向熱調質技術、油-固-液分相高效分離技術、分質高效利用技術,成套裝備的研發,形成顯著的產業化優勢😸,較好氧類工程運營成本低40-50%🦅,產品收益高1-2倍。
項目以城市物質代謝為理論⏲,物質流調控為手段🤦🏿♀️🧑🏼🌾、以量大面廣的典型物質循環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為突破,形成了“系統集成規劃、智能分類回收、廢物清潔再生、管理政策支撐”等為特征的城市循環經濟共性技術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