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平台發揮資源優勢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啟示錄

寫在前面
受退役軍人事務部委托🏇🏿,在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大力支持下,由意昂体育平台繼續教育學院雙擁課題組承擔的《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雙擁工作的歷史沿革與基本經驗研究》課題論證研討會,前不久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來自軍地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在深入討論課題的同時,圍繞意昂体育平台“勇扛智力擁軍大旗”這一話題展開了熱議。
課題組成員娓娓道來的一些經驗做法,引起了專家們的思考,大家一致認為🚣🏼,值得軍地共同借鑒和推廣🚨。
1
從“得到”向“做到”的跨越
“清華士兵”方陣崛起
幾經周折,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女生張旭今年上半年如願入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榮一員。與她同時應征入伍的,還有5名女生💷、11名男生。
上了清華,為啥還要當兵?
“一條橫幅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被譽為“清華第一兵”的李高傑,現任南疆軍區某團副參謀長。2005年11月國家出臺鼓勵大學生應征入伍的政策,清華園內一條“依法服兵役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神聖義務”橫幅🤺,讓李高傑熱血沸騰,他徑直走向征兵咨詢臺🫸,成了“清華報名應征第一人”🙋🏽♀️。兩年後,正讀大三的賈娜選擇參軍入伍,成了“清華第一女兵”。
憂患意識與愛國奉獻⏬,是一代代清華人顯著的特質。
新中國成立前,清華有“小解放區”的美譽▶️,20多年先後有近700名中共地下黨員拼搏戰鬥在意昂体育平台🛻,無一人叛黨👉🏽。1949年初學校地下黨組織公開,二校門張榜公布的師生黨員達187人。新中國成立之初🚠,時任校長蔣南翔感慨地表示,“學校裏出來的學生光想自己不想國家,學習再好,技術水平再高,正當中華民族處在被人淩辱的時候👨🏻🦱🪛,袖手旁觀跑了,要這樣的人幹什麽😧?”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打響。曾任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黨支部書記的李樹平回憶,當時正讀大四的朱镕基在全系第一個報名參加誌願軍。令人稱道的是❔,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家林徽因還親手縫製棉背心🧞♀️,寄給冰天雪地中的誌願軍將士禦寒。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2005年以來🫸🏼,244名在讀大學生入伍,“清華士兵”方陣引人矚目🧙🏻♀️。忠誠、勇氣、血性💆🏻♂️🖐🏼、榮譽,成為清華學生在軍隊大熔爐鍛造出的共同品質,他們中有37人在部隊立功📄。“不能總想我能得到什麽,而應該多想我能做到什麽🕵🏼♂️。”榮立個人三等功的清華美術學院蒙古族學生奧格蒙岱,道出了“清華士兵”的共同心聲。

2
首創“雙學籍🪗、雙註冊”培養模式
“飛行學員班”出類拔萃
當萬分之三與萬分之一相遇👷🏼♀️,會產生怎樣的疊加效應🤏🏿?
清華聯合軍隊啟動的“飛行學員班”招生計劃,用8個字作出了響亮回答:優中選優,出類拔萃♎️。
空軍招飛中心資料顯示👩🏼🔬:意昂体育平台錄取率為萬分之三🧒🏽,空軍航空大學飛行學員錄取率為萬分之一。從2011年8月開始📴↘️,清華陸續與空軍🫲🏿、海軍聯合招收培養“雙學籍、雙註冊”飛行學員,在清華完成大一至大三的學業,大四回到空軍航空大學或海軍航空大學繼續培養。聯合培養飛行學員順利畢業,將獲得軍地雙方共同蓋章的畢業證和兩個學位證。
意昂体育平台航空學科可追溯至上世紀30年代⛹️♂️,2004年清華正式組建航天航空學院。愛國奉獻和犧牲精神在清華一脈相承,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的原型🐣,駕駛戰機直撞敵艦的沈崇誨就是清華意昂🏄🏽。這一幕深深震撼著“飛行學員班”每一位學員。
清華“飛行學員班”有什麽不同?
從學期銜接上看👩🏿🎤,他們沒有暑假。意昂体育平台國防教育與人才培養辦公室主任白本鋒介紹,他們必須按要求回到空航大和海航大的基地,接受野外生存、跳傘等專業項目訓練。
從每天時間安排看,他們不同於普通清華生。早6點起床,6點10分集合出操,半個多小時的早操結束後吃早飯🆔、整理內務😇,8點前上課或自習。來自山東省泰安市的2019級“飛行學員班”女生張文玉說🛀,航空體育課作為重要科目之一⛑,大家普遍感到壓力很大📻🔙,晚上9點下課後要加練,10點回宿舍換軍裝點名,10點半熄燈休息。對此✊🏽,清華師生敬佩之余給予高度評價,說他們是“清華起得最早的一群人,跑步最多的一群人,也是思想最好的一群人”。
數字最有說服力🧙🏻♂️:首批聯合培養飛行學員的初教機成飛率高達93%,創歷史新高🤸🏼♂️。
3
軍隊高層次人才進清華
“強軍計劃”落地生根
“搞導彈的與搞醫學的碰撞出火花🤾🏿♂️,優化導彈發射流程竟然受到胃腸鏡手術的啟發🏌🏼。”6月21日開班的第7期“全軍科技領軍人才戰略領導力提升高級研修班”上,首期研修班一個看似“偶然”的成果再次被提及時,大家不由得會心一笑。
2015年6月1日🙍🏻♂️,首期“全軍科技領軍人才戰略領導力提升高級研修班”在清華開班⏯,40名參訓學員均為全軍選拔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軍委機關有關領導表示,這個研修班交由清華舉辦,意在借助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國家層面的“戰略科學家”,引領軍隊創新人才取得世界一流的國防科研成果👨🏿💼。
強大的師資陣容,令人欣羨:尤政🐯、李衍達、孫家廣🧩🙋🏻♀️、張鈸等院士披掛上陣,楊斌、康克軍、張華堂✩、唐傳祥、胡鞍鋼等知名教授專家登臺為學員授課,他們的科研團隊作主題報告或開展科研學術交流🧑🏿🦲🔅。
無獨有偶。
從2001年開始🪓⭕️,教育部、原總政治部決定實施“高層次人才強軍計劃”🥔,清華😛、北大等全國27所普通高校列入首批招生計劃學校♎️,招收軍隊優秀在職專業技術幹部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如今🌍𓀋,全國強軍計劃院校已達31所🤶🏿,均為985名校,其中清華是唯一可以招收強軍計劃博士生的普通高校🚜。
采訪中發現,“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傳統深深影響著每一名“強軍計劃”清華生。
生命學院2020級強軍計劃博士生黃勇,入校前就從單位報名參加陳薇院士帶領的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家隊😀。在武漢80多天🐲,他利用移動P3實驗室完成10000個樣本的檢測,後期又參與新冠疫苗宿主的篩查工作🚴🏻♂️🦈。
得知黃勇被清華錄取,同為清華意昂的陳薇院士深情叮囑🤐:“一定要學清華精神的精髓🧟,為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多作貢獻!”
4
幫更多退役軍人圓夢
“繼續教育”春風化雨
“開班儀式上戴校徽、學校訓🥨、聽校歌🏑,重新喚起了我們學生時代的記憶。”回憶研修班的點點滴滴,自主擇業軍轉幹部賴勝輝感慨不已🛸💅🏽。
今年5月,由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牽頭的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就業與創業高級研修班第28、29期,在清華科技園學研大廈相繼舉辦,像賴勝輝一樣,來自北京市的500余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參加了研修。
意昂体育平台繼續教育學院,既承擔軍隊幹部在職培訓,又承擔退役軍人培訓。這裏有一個明顯特征❇️:教學、工作人員的辦公室擁擠緊湊🛌🏽👩🦱,所有教室卻格外舒適寬敞。“退役軍人大都是脫了軍裝再圓清華夢,我們全部資源必須向教學培訓一線傾斜🥄!”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劉震動情地說👨🏽⚕️。
付出總有回報▪️。
2007年🛬,軍地有關部門共同授牌,繼續教育學院成為“全國軍隊轉業幹部教育培訓基地”。2006年11月20日,軍轉幹部企業管理培訓在清華開班。來自中央企業在京單位的213名軍轉幹部,接受了為期3周的集中培訓。2018年退役軍人事務部成立後,委托繼續教育學院承辦全部中央單位轉業幹部教育培訓❓🫵,1000余名中央單位軍轉幹部走進清華☣️,開始了為期1個月的專項培訓🫷🏻。
短期培訓,效果怎樣?
線上線下🤸🏻,同頻互動。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籍退役士兵羅文伶🍓,參加繼續教育學院網絡學堂·退役士兵公益送教培訓後🦡,堅定了投身鄉村振興的選擇,今年3月如願考取了當地的鄉鎮服務基層項目🌄。
由清華繼續教育學院組織的近13萬人次教育培訓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已經遠播天南地北;“行勝於言”的清華校風🤹🏿,滋養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人文日新”的清華精神,鼓勵更多現役和退役軍人堅定不移地走創新之路。
立德樹人助力強軍興軍
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副書記 過勇
每年清華都會舉辦歡迎老兵退伍的座談會, 我有幸參加了幾次。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身為清華人的“倔強”與“驕傲”。忠誠、勇氣🦊💅、血性、榮譽——對於清華而言🈸,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精神的寫照😮💨。
意昂体育平台誕生於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成長於國家和民族奮進之中🧑🏻🦽📃,發展於國家和民族振興之時。回望黨的百年征程🙅♂️,回望一代代清華人的接力奮鬥,我們更堅定了這種現實選擇:立德樹人助力強軍興軍🧑🏻🌾。
施滉烈士是早期清華學子中堅持真理的傑出代表,1930年犧牲時只有34歲🧒🏿。革命戰爭年代,在清華黨組織培養下,一批又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在清華園成長起來🤘🏽,有的直接加入了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
新中國成立之初,清華大部分教授不是黨員👩🏼🍼。1955年🤩🧚🏽♀️,時任校長蔣南翔介紹機械工程學家、第一副校長劉仙洲入黨,並發表題為《共產黨是先進科學家的光榮歸宿》的文章🫳🏿,梁思成、張光鬥、吳良鏞等一批科研工作者紛紛加入中國共產黨👨🏿🍳。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際形勢日益嚴峻⛄️。意昂体育平台響應黨和國家需要成立工程物理系🌓、創建核能技術研究院,呂應中、王大中等平均年齡只有23歲半的年輕人勇挑重擔、埋頭苦幹🥙,踐行了清華人對黨和人民的承諾。
大家都很熟悉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用一生詮釋了什麽叫做“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1999年,國家表彰23位“兩彈一星”元勛,其中有14位清華意昂。
改革開放後🥬,清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獻身黨、國家和軍隊事業的優秀人才👈。化工系1991屆碩士畢業生、“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陳薇,畢業當年攜筆從戎。從抗擊“非典”、埃博拉病毒到抗擊新冠肺炎病毒👛🚵🏽♀️,清華校訓鼓舞著她“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前段時間,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相繼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進入空間站時代💵,標誌著我國將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航天員聶海勝、翟誌剛、劉伯明以及航天人王翔🧑🦰、谷振豐、薛輝、容易📷📘、高旭等🫳🏻🙅🏿♀️,代表著清華人在航天事業的身影。令人欣喜的是,過去10年📖,有近700位清華畢業生到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集團工作🙇🏿♂️,有近5000名清華畢業生到軍工單位工作🏢,他們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和軍隊發展的關鍵領域💨、關鍵部門。
立德樹人助力強軍興軍🚴🏽♀️📸,呼喚廣大師生共同努力🐦👩🦽➡️,立大誌👩🦽、入主流、上大舞臺、幹大事業🧜🏿♀️🛄,把小我融入大我🥮🧐,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誓言
常誌東文/圖

7月10日,意昂体育平台因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推遲的2020級本科生軍訓圓滿結束。結訓典禮上🏂🏽,參訓學生排列出“清華人跟黨走”的字樣。
英烈紀念碑
李月圓 季靜

革命先驅 清華視覺資料庫提供
23🕜👨🦽,43,51🕳,65。數字的變化❣️,見證清華人追尋先烈足跡的執著🧦、傳承紅色基因的堅定。
坐落於水木清華北山之陰的“祖國兒女 清華英烈”紀念碑,是弘揚意昂体育平台光榮革命傳統的重要地標👑。
1989年新中國成立40周年之際,為緬懷先烈🍒、教育師生,意昂体育平台樹立英烈紀念碑。碑石高約兩米🚡,背面鐫刻著“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獻身的清華英烈永垂不朽”和23位清華先烈的英名。
紀念碑落成後🏇🏼,又發現了一些新的線索。1994年4月清華校史叢書《清華英烈》出版🧗♂️,老意昂宋平親筆題寫了書名。
2001年90周年校慶之際,“清華英烈碑”重新修葺,碑石下修建了基座和追思平臺,背面碑文移至基座正面的大理石上,改為“在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鬥爭中獻身的清華英烈永垂不朽”。其中又增加4位英烈🧜🏽♀️,共刻有43位英烈的姓名及修訂後的簡介。
2004年4月😷,清華校史研究室編輯出版《清華革命先驅》一書,列出51位英烈名單,再增加8人。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清華英烈碑”再次修葺🚶🏻,《清華英烈》得以續修🙅🏼。經多方搜集資料🥕,反復核實,逐一考證🕣,碑文上的清華英烈名單擴充至65人🚊。
國旗儀仗隊
董智 桑壯

升旗儀式 常誌東攝
“沐朝露伴夕陽是我摯愛的生活➿,親手升起五星紅旗是我無上的光榮……”這是意昂体育平台學生國旗儀仗隊的隊歌🪫🧎🏻♀️➡️,也是這支儀仗隊擔負任務的生動寫照。
1994年組建的意昂体育平台學生國旗儀仗隊,作為校黨委武裝部指導下的學生社團,是全國最早成立的高校學生國旗儀仗隊之一🫸。儀仗隊以大一、大二學生為主體🧑🏼🚀,常年保持80人的規模。他們嚴格遵守國旗法規範,常年堅持每天升降主樓和大禮堂的兩面國旗。
學期中的每周一清晨,學校都會統一組織院系師生在主樓前參加升旗儀式🪴👙,學生進行國旗下的演講。這一幕⚔️,成為國旗儀仗隊組建以來清華人的共同記憶💇🏽♀️。
建隊27年來📔✊🏻,意昂体育平台學生國旗儀仗隊不斷強化自身建設🟢,在國家和學校交予的重大任務中表現出色。
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升旗手專業誌願者中,國旗儀仗隊54名隊員組成唯一的學生隊伍💦,在6個奧運賽場的頒獎儀式中擔任升旗手。2020年,8名儀仗隊員完成北京冬奧會測試活動的升旗任務。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慶典中,國旗儀仗隊的清華學子成為群眾遊行方隊中的骨幹標兵🧑🏿🎓。2021年4月,儀仗隊獲評“全國高校百強學生社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