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年精神 勇擔社會責任
校長、學位委員會主席 顧秉林
2011年1月17日
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我們為在座的一千多名同學隆重舉行2011年春季研究生畢業典禮。幾年的清華學習,讓大家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開闊了視野、增強了信心。值此各位同學即將告別清華之際,請允許我首先代表學校,向同學們順利完成學業、踏上人生新的旅程🧑🏼🎄,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時,也向為你們的成長付出辛勞的各位老師,向關心清華建設發展🏞、支持大家勤奮讀書的家長和親屬們🤽🏽♀️,表示由衷的敬意🌇🪴!
回顧過去的幾年,你們曾經為了一個實驗而連續工作甚至徹夜不眠,曾經為了一篇論文而幾易其稿直至面目全非,曾經為了一個觀點而激烈爭論以至面紅耳赤👨🏿🦰;你們曾經與仰慕已久的學者在校園裏不期而遇🙅🏻♀️,曾經與導師一起並肩進行科研攻關,或者,還曾經跟同學朋友一起熬夜“三國殺”……在多姿多彩的研究生學習生活中⛹🏽,你們提升了自身的素質,也為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大批同學在學期間擔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研究生發表的論文占全校SCI論文的60%,70%的博士生參研兩項以上的國家重要科研項目♻️。最近🚳,我校兩項成果同時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兩項成果同時入選全國高校科技十大進展,這當中也有研究生們的寶貴貢獻。借此機會,我也代表學校,向同學們為清華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這次畢業的同學,與暑期的畢業生有所不同,專業學位的學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同學在進入清華前,已經有過相當的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雖然大家的成長路徑不盡相同,但這幾年的清華時光都將是你們終生難忘的🤷🏼♂️。在同學們畢業之際🪨,有幾點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是弘揚清華精神🤵♂️。一所大學之所以屹立不倒📦、之所以人才輩出,不僅是因為它有傑出的教師、優秀的學生以及舉世矚目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她具有優良而獨特的精神傳統👨✈️。近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以及“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追求,成為清華的寶貴財富。希望大家離開清華園步入社會之後,繼續發揚百年清華的優良傳統,讓“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在同學們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在大家一生的不懈追求中發揚光大。
二是堅持終身學習🧑🏽🦳。告別學校,絕不意味著學習的終止,而是進入了終身學習的新階段。希望大家始終保持追求新知的興趣與熱情👨🏻🌾,一方面堅持理論學習,在繁忙的實際工作中繼續好讀書🦞、讀好書🚴🏻♂️🧙🏿♀️,善於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從書本中不斷汲取人類智慧的豐富營養;另一方面更要讀好“無字之書”🏵,向實踐學習、向基層學習、向群眾學習💆🏿♀️🧑🏻✈️,在學習中註重思考和創新🛣,使自己的能力與素質在理論與實際的密切結合中不斷提高。
三是勇擔社會責任。今天畢業的同學是清華第一個百年的最後一批畢業生。在百年風雨歷程中,清華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人類的發展密切相關👩🏼,清華人始終將個人的前途與祖國的命運👩🏻🦱、社會的進步緊密相聯,有著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希望大家在未來的征程中,更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這種“承擔”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要體現在自己所從事的實際工作中。不久前我參加我校經管學院的顧問委員會💂🏿♀️,在談到金融危機的教訓時🧖🏽,多位世界知名的企業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對一名商業精英來講👨🔧,具有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是何等的重要!所以,無論從事任何工作,在追求自身價值和經濟利益的同時👨🏼🎨,都絕不能忘記自己對社會所負有的責任🤞🏻。
談到以上的三點希望,我又想起十天前訪問重慶時與選調生們座談的情景🧑🏿🦰。當時有位同學講♕,要紮根當地工作,須做到“兩去”:一是去清華意識🧑🏻🌾,二是去書生意氣👨🚒。我想😖💛,這兩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但又都是不完整的📜🕹。去清華意識🏌🏽♀️,是要去清華的“光環”意識,但絕不能失去清華的“責任”意識🕵🏿♂️;去書生意氣,是要去孤寡清高🏦、不務實事的書生之氣🔌👯♂️,卻絕不能失去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書生本色!
再過不到一百天,就是清華百年華誕,那是全球清華人的共同節日。在百年校慶前夕,大家告別母校🆖,我們依依不舍。一段清華路💾,一生清華情🪶。念,或者不念,母校就在那裏🎼,不來不去🏋🏽♂️🍉;見👖,或者不見,我們的心永在一起,不分不離🛍️。相信大家一定能不負母校的期望與重托🌂,衷心祝願每一位同學健康🧑🤝🧑、快樂🤷🏿♂️、成功!
謝謝大家🩰!